取消航次未能阻止即期运费下滑?
取消航班和一般费率上调(GRI)未能阻止亚洲-北欧运费的下跌,在农历新年后的淡季,舱位利用率不到95%。
上周五,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显示,亚洲-北欧运费下跌16%(较假期前一周1月29日下跌),至每标准箱1,805美元。
Linerlytica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迄今为止,停航的数量还没有跟上大多数远东地区货运量的下降速度。
报告补充道:“尽管赫伯罗特上周末宣布投机性上调运价,自3月1日起将运价上调至2,500美元/TEU和4,100美元/40英尺,但市场阻力很大,运力利用率仍不到95%,假期后的空白航行计划大多在本周结束。”
农历新年后北亚货运量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和韩国港口的拥堵情况,停泊处的船舶容量较1月份逾120万标准箱的近期峰值下降了一半。
过去两周,中国港口常规运力出港量有30%至60%陷入停滞,船舶活动大幅放缓,使得港口从近期的高运量中恢复过来。
亚洲-地中海航线的运价表现较好,较人民币汇率前下跌5%,至3,036美元/标准箱。这归因于利基航运公司将地中海航线的运力转移至红海航线以满足航线需求。
上周五,跨太平洋航线运价平均为每40英尺3,932美元(上海至美国西海岸),每40英尺5,490美元(上海至美国东海岸),也将面临压力。
Linerlytica表示:“尽管承运商已提交了3月1日的GRI,价格从每40英尺1,000美元到3,000美元不等,但在未能确保2月中旬的任何涨价后,他们将面临熟悉的阻力,因为在2月份停航计划取消后,所有联盟的运力都将大批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