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应来了,美国制造商皮茨要求对华加征关税自食恶果
根据彭博社8日的报道,分处于这两个小镇上的美国本土企业与中资企业,围绕集装箱骨架车的进口问题,展开了一场长达近5年的关税拉锯战。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征收反倾销、反补贴税这一贸易机制最频繁的使用者,中国商品日益成为其攻击对象。不过,随着201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律,允许任何利害相关方发起有关逃避关税行为的调查后,情况发生了转变,中资企业开始积极利用相关规定,对“单方面挨打”的局面发起反击。
位于皮茨维尤的制造商皮茨于2017年涉足底盘市场,并开始销售集装箱拖车。皮茨的总裁杰夫·皮茨称,面对中国的激烈竞争,公司很快就陷入了困境。于是,2020年7月,皮茨和其他4家美国拖车制造商向华盛顿提出申请,要求对中国国有集装箱巨头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集团)生产的底盘加征关税。
2021年5月,美国拜登政府最终裁定,对进口自中国的集装箱骨架车及其部件征收超过220%的关税,此前的特朗普政府已经设定了25%的关税。这意味着,本来只要1万美元的中国骨架车,价格暴涨至3.5万美元。
正值新冠大流行期间导致供应链混乱,在此期间,拖车短缺导致成堆的集装箱滞留在港口,造成通胀飙升和生活成本危机,这成为美拜登的政治负担,美国经济和今年的大选仍笼罩在这一阴影之下。
美国拖车制造商则为空出的市场欢欣雀跃,承诺将提高产量并雇用数百名新工人。同时他们还继续致信拜登,以中企主导美国供应链的设备供应将威胁国家安全为由,敦促他维持关税政策不变。
一番恶意搅局下,皮茨的生意好转了起来。然而好景不长,这家挑事的美企很快体会到了什么叫“偷鸡不成蚀把米”。
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受到新关税政策影响,中集集团下属的中集车辆将其美国全资子公司改名为CIE,并且投资了2000多万美元建立起一条全环节与中国无关的供应链。
在调整业务时,CIE的高管们发现了竞争对手的一些情况。皮茨公司从越南一家私营企业进口了数千台拖车底盘。CIE怀疑这些底盘含有来自中国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主要是钢材。于是在2022年,中集集团向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提出诉讼,并要求展开调查。2023年3月,海关裁定皮茨的越南拖车含有足够多的中国零部件,应被征收新关税。这对皮茨来说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它刚刚从保护主义中获利,突然又要为保护主义付出沉重代价。
皮茨公司总裁皮尔逊说:“这对我们公司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他坚称公司没有做错任何事。他说,美国海关的裁决使这家通常每年净收入5000万美元的公司失去了2.5亿美元的预期总收入。该公司被迫推迟了一项高达1500万美元的投资计划。该计划旨在提高效率并为其300名员工添加更多一流设备。
到7月底,希克斯所在的工厂只剩最后二十几个人了,他对未来感到绝望。他说:“如果这就是企业的现状,我们真的无能为力。”由于货运不景气,加之底盘供过于求,拖车市场已经萎缩。对于恩波利亚的CIE员工和皮茨维尤的皮茨公司工人来说,似乎所有人都成了输家。
中集车辆表示,上半年北美业务坚持合规化运营,成功通过了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的调查,经营安全性获得提升,并有利于促进北美集装箱骨架车业务回归常态化后的稳健发展,该公司将继续深耕北美业务。
文章素材整理自各大媒体网站,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