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线运价再跌,船公司宣布新的FAK费率
由于船公司未能在12月1日的一系列GRI之前上调价格,主要航线集装箱现货运价再次出现温和下跌。
11月28日,德鲁里发布的世界集装箱指数(WCI)综合指数环比下跌2%,至每40英尺集装箱3,331美元。亚洲-北欧/地中海运价下跌1%,跨太平洋运价下跌3%,跨大西洋运价保持不变。
就美线而言,市场运输需求增长乏力,供求平衡情况不理想,运价继续下跌,其中美西航线跌幅较大。WCI近一周上海到洛杉矶的航线运价环比下跌了5%,每40英尺集装箱的价格降到了4250美元;而上海到纽约的航线也下跌了1%,价格降至5182美元。
另据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29日,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东基本港市场运价(海运及海运附加费)分别为3345美元/FEU和4954美元/FEU,分别较上期下跌12.5%、0.9%。
关税的威胁并未在市场中掀起太大波澜
说起关税,不得不提美国总统特朗普。他此前宣布要对从加拿大、墨西哥以及中国进口的商品分别加征25%和10%的关税。然而,这一消息在市场中并未引起太大的反响。
原本有人预测,关税的宣布会促使美国进口商提前装船,从而推高现货运价。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Xeneta首席分析师彼得·桑德表示,这并非美国托运人近期面临的唯一风险。许多美国托运人为了应对供应链中断等问题,全年都在提前装货。因此,即使关税真的实施,也不太可能看到需求的大幅增加,因为部分库存可能已经饱和。
不过,桑德也提到了一种可能性:如果特朗普真的在明年1月上任第一天就迫使这些关税生效,那么一些进口商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争相抢运货物。但到目前为止,新关税的实施日期仍然是个未知数。
除了关税问题,费率也在发生变化。
跨太平洋航线的现货和合约费率都在下降,尽管近一周的WCI指数还未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但上海到鹿特丹和上海到热那亚的航线运价都已经出现了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12月1日出台的一系列更高的费率水平,很可能会改变跨太平洋和亚欧航线连续四周持平的走势。许多航运公司已经宣布了涨价计划,部分船司在跨太平洋东行航线上每40英尺涨价3000美元;而MSC和CMA CGM等公司则宣布了新的FAK费率。
然而,鉴于过去一个月定价普遍疲软的情况,大部分亚欧线货运代理对这些新的FAK费率能否坚持持怀疑态度。
同时,本月约有10%的计划航次被取消,但这也未能阻止价格下跌的趋势。从第49周(12月2日至12月8日)和01周(12月29日至1月5日)期间,总共有719个预定航次取消,取消率为10%。这显示出航运市场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
由于12月开始要维持GRI存在不确定性,船公司可能会通过更大面积的航次取消才能保持较高的费率。
总的来说,尽管关税和运价调整等消息不断传来,但航运市场似乎并未因此产生太大的波澜,未来市场的走势还需进一步观察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