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港口费计划流产,船东继续选择中国造船
希腊船东Angelakos(Hellas)正在加速船队更新,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新造船项目。
Angelakos近日披露,其手持订单包括八艘kamsarmax型散货船,这批船舶将分别由南通中远海运川崎(Nacks)和大连中远海运川崎(Dacks)承建。
该公司表示:“我们很高兴宣布启动第五轮新造船项目——计划建造八艘先进、环保的82,000载重吨kamsarmax型散货船,合作方为业内一流船厂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和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这些先进船型将于2025年至2028年陆续交付,体现了我们对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和卓越运营的坚定承诺。”
根据克拉克森数据,Angelakos似乎近期又在南通中远海运川崎新增两艘82,000载重吨的订单,计划于2027年和2028年交付。其余六艘船中,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和大连中远海运川崎各承建三艘,均计划在2026年交付,相关合同早前已签署。
Angelakos还透露,今年1月,其在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建造的首制船NE485号已正式开工。
Angelakos自称为西方地区领先的巴拿马型散货船运营商之一,现役船队平均船龄刚刚超过四年,堪称年轻船队代表。
此次订单未披露具体造价,但据此前报道显示,Angelakos曾就三艘2026年交付的kamsarmax船与大连中远海运川崎洽谈,每艘报价约为3900万美元。
根据VesselsValue的数据,Angelakos当前运营的散货船船队估值为5.22亿美元,包括10艘kamsarmax型和2艘ultramax型。
Angelakos在当前地缘政治高度紧张、美国对中国建造船只实施额外港口费用的背景下,依然坚定选择在中国下单造船,深刻体现出在喧嚣的地缘博弈之外,市场逻辑依旧是航运决策最根本的指南针。
从经济层面来看,中国船厂在kamsarmax等主流散货船型上依旧保持着无可匹敌的性价比优势。不论是建造周期、造价、船型成熟度,还是与船级社的合作经验,中国大型船企依然是全球买家的首选。在当前船东普遍面临融资压力与运营成本上升的局面下,将建造成本控制在合理区间显得尤为重要。
从政策影响角度看,尽管美国港口费政策对中国造船的吸引力构成一定挑战,但它更像是一种政治姿态而非市场决定性因素。港口附加费用最终是否转嫁到船东头上,仍存在诸多操作空间;更重要的是,多数欧洲和亚洲船东并不以美国政治风向作为投资唯一指南。Angelakos作为一家希腊背景的家族航运企业,其决策更贴近市场规律和资本回报逻辑,而非盲目跟风。
Angelakos这一行为也反映出中国造船业在全球航运产业链中的稳固地位。即便面临来自西方的地缘压力,中国船厂凭借规模、经验与成本控制,依然能赢得高端市场的青睐。这种“用脚投票”的选择,是对中国产能实力最有力的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