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形式下,跨太平洋航线的运费出现下降
尽管中美贸易战给供应链带来了冲击,但跨太平洋集装箱运价却受益于承运商战略的不断演变。
航运分析公司Freightos的研究主管Judah Levine在最新消息中表示,美国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至少145%的关税,已导致许多美国进口商取消订单并暂停发货。这一戏剧性转变正值进口商希望通过两国尚未正式开始的直接谈判来缓和紧张局势并降低关税之际。
莱文表示,中美海运需求受到巨大影响,报告显示最近几周的降幅在30%左右到50%以上。美国最繁忙的集装箱码头洛杉矶港执行董事吉恩·塞罗卡告诉CNBC,下周吞吐量将下降35%。为此,航运公司正在采取积极措施平衡供需。中国至北美的大部分航线被取消,而整个航线也暂停运营。
莱文表示,预计未来几周内跨太平洋航线开往西海岸的运力将减少28%,开往东海岸的运力将减少42%。
许多依赖中国商品的美国进口商或许能够承受短暂的发货暂停,因为近期在预期关税生效前提前备货积累了过剩库存。然而,如果关税长期维持高位,美国消费者可能会面临库存短缺,尤其是玩具、婴儿用品和体育用品等大量从中国采购的商品。由于进口商被迫承担高额关税,价格可能会大幅上涨。
有趣的是,海运运力的下降幅度小于中美货运需求的下降幅度。莱文表示,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其他远东国家的货运量增加所致,这些国家的主要港口通常位于中国-北美集装箱航线上。这些航线上的货主正在加快装运速度,以赶在7月份美国对这些国家实施90天互惠关税暂停期到期之前。
莱文表示,一些货运代理报告称,来自东南亚的跨太平洋货运需求有所增加,据估计,最近几周的预订量增长了20%。这一转变部分抵消了中国货运需求的下降。承运商可能会将部分空置的中美航线运力重新分配到这些航线,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然而,随着货运量迅速从中国转移,货运量的大幅增长可能会导致拥堵、延误,甚至可能出现设备短缺。
尽管市场动荡,莱文表示,集装箱运费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韧性。即使运量持续下降,这波停航潮预计仍将稳定中国出口的运费。跨太平洋航线的运费较本月初仅略有下降,甚至在许多航班停航之前也是如此。
Freightos Terminal 的数据显示,从中国以及目前受益于关税暂停的一些国家出发的运费在某些航线上出现了分化。例如,从上海港和越南西贡港到加州长滩的运费,在4月2日互惠关税宣布至4月9日生效期间,最初上涨了40%以上。此后,上海至长滩的运费已下跌超过30%,而西贡港的运费则一直保持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