舱位紧张,集装箱预订量飙升近300%
中美关税大战按下暂停键,为紧绷已久的跨太平洋集运市场带来了一丝“喘息”的机会。自5月12日两国在日内瓦宣布取消对等和报复性关税,暂停24%关税90日起,市场反应迅速:运价上涨、订舱回升、发货潮涌动。
根据集装箱追踪平台Vizion的数据,截至本周三的七天内,美国进口商自中国的集装箱预订量激增277%,从5月初的5,709TEU跃升至21,530TEU。
Vizion战略业务发展副总裁Ben Tracy表示,这与关税暂停直接相关。
与此同时,赫伯罗特也在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透露,公司中美航线订舱量本周初环比增长达50%,远高于市场惯性波动区间。赫伯罗特首席执行官Rolf Habben Jansen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随着中美贸易关系出现缓和,我们预计双方之间的货量会进一步增加,过去几天的情况已经印证了这一趋势。”
对于窗口期需求暴涨所带来的“抢舱”,多家班轮公司迅速作出响应,上调GRI(综合费率上涨附加费)。网传美西航线FAK(基本运费)报至3,000-3,200美元/FEU,美东更是逼近4,200美元/FEU。更引人注目的是,6月1日开始的GRI幅度已预告高达2,000-3,000美元,重现疫情期间的“钻石级”舱位价格——美西7,500美元、美东8,500美元。
市场人士表示,考虑到中美航线平均航行周期为22天,虽然中美暂停24%关税90日,但实际的发货窗口却极为有限。按照美国海关清关生效时间计算,本轮对等关税暂停为期90天,起始日为5月14日。结合航程因素,发往美西的货物最晚需于7月底离港,美东则需在7月中前出运。换言之,真正可以操作的发货周期,仅剩两个月出头。
多数分析师认为短期内现货运价将上涨,并可能导致传统第三季度的旺季提前到来。
Xeneta首席分析师Peter Sand表示:“通常第三季度是海运集装箱市场的旺季,但如果企业为抢在关税变数前尽快完成进口,那今年旺季可能提前启动。”
不过他也提醒,尽管目前关税已从145%降至30%,但这一税率仍不低,对于许多利润率较低的产品而言,进口成本依旧偏高。“一些低附加值商品的需求恢复可能会较为缓慢,海运需求整体仍将受到一定抑制。”
他还指出,考虑到许多企业在4月初美国宣布大幅加税后已缩减对华采购节奏,短时间内恢复供应链和产能并不容易,“企业要重新启动在华采购与生产,仍需一定时间。”
Freightos首席分析师Judah Levine则指出,当前30%的最低关税,已高于特朗普第一任期内针对部分商品设定的最高关税水平。“即便如此,从美国全国零售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来看,美国进口商在3月面对至少20%的对华关税时,依旧选择提前备货,3月至4月的进口量比2024年同期高出11%。”
他进一步指出,一旦需求迅速反弹,市场将面临舱位紧张与设备短缺的压力,运价走高几乎不可避免,“这将导致未来几周大量船舶与集装箱集中抵达美国港口,可能引发源头与目的地的拥堵与延误。”
尽管短期需求或将得到提振,但分析师普遍认为,过去几个月跨太平洋航线运价走软的局面仍难彻底逆转,根源在于特朗普对贸易政策的高度不可预测性。
“在航运联盟之间竞争加剧、运力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即使旺季提前到来,运价也难以重返去年峰值水平。”Levine指出,当前运价已较去年同期低超三成,部分需求也已通过前期抢运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