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核动力商船Sevmorput发生火灾
图片来源:海运圈聚焦
当地时间12月24日晚间,全球现役唯一核动力商船“Sevmorput”轮发生火灾,引发广泛国际关注。
俄罗斯紧急情况部门坚称,这仅是一场小火灾,局限在“Sevmorput”轮住宿区的一个房间。且很快在该船停靠摩尔曼斯克时被扑灭。当天晚上,一支消防队伍前往船只协助灭火,火情从未接近船只核反应堆,并在不到一个小时内被扑灭。
有未经证实的报道称,俄罗斯似乎还派出了两只拖船前往“Sevmorput”轮,将停靠在该集装箱船旁边的第二艘船只移离。
“Sevmorput”轮是全球现役唯一一艘核动力商船,由FSUE Atomflot运营。
资料显示,“Sevmorput”轮在苏联克里米亚刻赤的“海湾”(Zaliv)造船厂建造,1982年6月1日开工,1986年2月20日下水,1988年投入使用。全长260.3米,满载排水量61880吨。动力为1座热功率135MW的KLT-40核反应堆。最高航速20.8节,可以2节航速连续破1米厚的冰层。
据俄罗斯机构报道,“Sevmorput”轮已航行302,000英里,运输超过150万吨的货物,在运营期间只进行过一次核反应堆充电。原计划于2014年退役,但后来政府决定对其进行翻新,以支持北海航道的发展。
有史以来全球共建造了四艘核动力商船,除“Sevmorput”轮外,另外三艘分别为美、德、日建造的“萨瓦纳”号、“奥托·哈恩”号和“陆奥”号。
美国于1959年成功建造了世界首艘核动力商船“萨瓦纳”号,并于1962年正式将其投入使用。三年后,“萨瓦纳”号开始被用于商业运营,但由于经济效益不佳,于1971年正式退役,前后仅运营了9年,期间共航行了45万海里。该船曾被日本、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等国的港口禁停。
1960年,德国开始建造“奥托·哈恩”号(Otto Hahn)核动力矿砂船,并于1970年开始其商业运营,主要用于运输矿石和粮食,同时也兼运乘客。1979年,该船同样因成本与安全问题被迫退出运营,并被船东拆除了核动力推进系统,改装成了常规动力集装箱船,最终于2004年结束商业运营。
1972年,日本建造了“陆奥”号(Mutsu)核动力散货船,但该船实际从未装载过商业货物,首次试航期间因出现微量放射线泄漏事故,遭到了日本反核民众的大规模抗议。1991年,尘封多年的“陆奥”号在完成技术改进后进行了远程航行试验,成功绕地球航行了2周,显示了核动力商船的技术优势。次年,“陆奥”号正式退役,拆除核动力推进系统后被改装成一艘科学考察船,至今仍在使用。
近期,由于潜在的减排前景,核动力商船再次回到人们视野之中。在12月初的2023年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和展览会上,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江南造船正式发布了全球首型、世界最大24000TEU级核动力集装箱船船型设计。DNV船级社颁发了该船型的原则性认可证书。
随后,以色列航运大亨Eyal Ofer旗下Zodiac Maritime与劳氏船级社(LR)、HD韩国造船与海洋(HD Korea Shipbuilding&Offshore Engineering)和韩国Kepco工程建设(Kepco E&C)也官宣展开合作,共同开发核动力船舶设计,包括散货船和集装箱船。